青霉素,作为如今随处可见的常见抗生素,在上个世纪初却是千金难买的“救命药”。当时肺结核、肺炎等疾病肆虐,青霉素作为特效药,曾卖出10克2根金条的天价,无数人打破头也抢不到。
【资料图】
然而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仅在数年内实现青霉素量产,将它降到一支几毛钱的白菜价。更是一举赶超欧美,成功占据全球90%以上市场,惠及全球几十亿贫困人群。
令人好奇的是,我国制药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是如何解决西方技术卡脖难题,一举成为全球最大青霉素生产国呢?
01.“价比黄金”青霉素,美国天价独占30年
在上世纪初,细菌感染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曾令人类对其深感恐惧。
当时,一名病人仅仅是因为修剪花枝时手指被刺伤,却因伤口发展成败血症不治身亡。而在战争中同样有大量伤员死于感染,然而当时的医疗水平对伤口感染却只能“听天由命”。
幸运的是,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青霉素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10年后,澳洲科学家弗洛里更近一步完成青霉素提纯并实现规模化量产。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已能治疗肺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
青霉素一经问世,便因其良好效果被称作“救命药”。然而直到1943年,青霉素月产量只有区区60克,在市场上售价一度贵过黄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当时美国作为青霉素的最大生产国,更是故意抬高售价、严控原料出口给我国,导致我国在制造上屡屡碰壁。
事实上,不仅是青霉素,我国生物制造领域被卡脖子的例子数不胜数。以b型血友病为例,媒体曝光治疗所需进口续命针卖到2500万高价,打破“史上最贵”记录,令人心惊;10年前哈佛医学实验室研发据称可延缓机体老化的“益生好”类分子,相关生物萃取技术被日美垄断,成品同样卖到150万天价。
02.突破技术限制,国产青霉素跌到白菜价?
“我们绝不能依靠美国”,在此想法下,我国下定决心打破封锁研制青霉素。
1942年,我国病毒学家汤飞凡首次提取出青霉素,但其纯度只有100单位/瓶,与美版5万单位/瓶的差距甚大。就在这种情况下,在美留学生樊庆笙博士挺身而出,想方设法搞到3只青霉素菌种归国,为我国研发照亮了前路。
1944年,我国5万单位/瓶的青霉素问世,我国完全依赖进口青霉素的历史结束。10年后,华北制药厂第一批量产青霉素正式下线。曾经比黄金还贵的青霉素降到一支几毛钱,宣告我国青霉素成功跌到“白菜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生物制造领域多次实现国产突破。2500万天价续命针经历漫长的“医保砍价”之后,未来有望降至万元以内,但完全实现国产化恐怕还需要更多时间。
相比之下,上述哈佛科研成果“益生好”类分子国产之路或许更加值得借鉴。
据中国商报报道,多年前,美哈佛医学院发现“益生好”类分子可干预哺乳动物健康期;国内清华等高校在实验中证实该分子可减缓年龄增长带来的老化现象。然而相关萃取技术却一直被日美独占,成品门槛一度突破150万天价。
六年沉淀之后,我国生物科技企业TimeShop等宣布实现萃取技术突破,将其生产成本砍到原有5%,提取纯度上升至99%。查阅京东2020年数据,国产“益生好”门槛降到千元以内,曾一度在京东被抢到断货。京东商智显示,有18%用户选择多次复购国产,其中一次屯上数10瓶者不在少数。
随着技术垄断被打破,就连一向严格的美国也只能低头。不得不向国产“益生好”分子颁发FDA-GRAS安全认证。据悉,目前哈佛医学院也在期刊中公布数据:“目前来自中国的分子纯度最高。”
03.昔日“救命药”,正从药店消失?
曾被称作救命药的青霉素,如今正面临从药店消失的窘境。据业内人士分析:掉到“白菜价”导致国产青霉素无利可图、部分患者“青霉素过敏”或许都是其不再流行的原因。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公司华北制药亏损6.84亿,曾有"共和国医药长子"之称的华北制药,或许和青霉素一样,都面临不被时代接受的“阵痛”。
无论如何,时代不会忘记青霉素对于我国人均寿命做出的卓越贡献。面对国外层层阻拦,青霉素、国产“益生好”的突破或许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步,但也是我国生物制造从无到有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