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 的话题冲上热搜。今年1月,四川卫健委发布了《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取消了是否结婚的限制;取消了生育数量的限制;简化了生育登记的要求;增加了信息共享的要求。该《办法》将于2月15日正式实施。
图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但四川出台的《办法》并非全国首例,目前全国已有四川、陕西、广东、福建四个地区放宽了生育登记的结婚限制。不再将“是否已婚”作为进行生育登记的前提条件,这充分体现了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机会平等、福利普惠,更加尊重生育决策的自主性和生育状态的多样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目的而言, 办理生育登记,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开展妇幼服务 ,保障相关部门对当地人口的有效监测。同时,《办法》的制定也是为了保证“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并非鼓励不结婚生孩子。另外,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不等于放宽落户,非婚生子女的户口登记仍然是有相关材料要求的。
一、非婚生育:“不想结婚,但我想要孩子”
由于生育登记是进行免费产检、入院分娩、生育保险报销的前提,非婚生育女性的从怀孕到分娩,依然面临重重风险。从社会文化上来看,人们并不鼓励非婚生育,在舆论上女性会背负巨大的压力。 法律应该保障非婚妇女和非婚生子女合法权利。
取消生育登记对结婚的要求,只是落实国家法律中保护女性和儿童公民权利的做法。民法典施行前,婚姻法中早有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现行民法典中也延续了这一规定。但长期以来,因受到当时生育限制政策的影响,这些法律规定的内容并未落实。
社会保险法遵循权利和义务对等,只要履行了生育保险的缴费责任,国家层面在待遇享受方面没有门槛,而且在经办服务清单上,关于享受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所需提供的相关材料,也不需要结婚证等材料。国家医保局回应明确: 结婚不是申领生育保险和津贴的必要条件 ,非婚妈妈只要缴纳了生育保险,也能享受相应待遇。现实中,却有许多非婚妈妈,被各种地方性规定挡在了门外。
比如,从2017年开始,非婚妈妈张萌经历了漫长诉讼,先后起诉了当地的街道办事处、上海市社保事业管理中心等部门,屡屡败诉。直到2021年3月,身处上海的张萌以“单身未婚”的身份,终于领到了自己的那份生育保险金,这一结果她等了四年。这例被称为“国内未婚生育申领生育保险金第一案”的故事曾被媒体广泛报道。
领不到生育保险和津贴的非婚妈妈,被卡在了或明或暗的限制性规定中。据南方都市报梳理调查,一些地区在文件中明确要求,享受生育保险待遇需要提交结婚证。
生育政策的不断优化,是在努力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而多元化家庭、多元化的生育选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生孩子不“划算”了?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关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来不缺热度。从2022年开始,中国人口进入了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显示, 2022年生育率最低的十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五,生育率仅1.175%。
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复杂多样:生活压力大、生育成本高、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的经济不确定性等。年轻人对世界的观念发生了重构,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结婚与生育被父辈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需求,而在年轻人的观念中已经不是了。
传统的婚姻与生育都是建立在农耕关系的基础上,大部分社会财富都锚定在土地上,因此结婚和生育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家庭内劳动力越多,越有可能获得生存和致富的机会。
处于生育年龄的90后、00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个不断变迁的时代,不断有新行业诞生带来财富重新定义的时代,同时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和体验, 从年轻人的视角看,结婚与生育,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数字一百数据研究院洞察显示,在众多原因中,受访者认为最影响自己生育意愿的是经济压力、教育成本、生活质量下降、没人帮忙带孩子和影响工作五大原因。其中认为经济压力影响到自己生孩子意愿的受访者高达77%。也许不是当代人不想生孩子了,而是被迫向生活低头。
在数字一百与COSMO的《中国城市女性生育报告》 显示,超五成的人认为优渥的物质条件是生育的必备条件;近五成的人认为个人的健康允许是生育的必备条件;家庭的和谐、与长辈分工照顾孩子是家庭层面的必备条件,认可率均超过四成。
生育保障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报告显示,教育成本方面的保障是最受重视的,有67%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选项。紧随其后的方面包括教育资源均衡、育儿成本降低、生育保险或津贴、劳动权益保障、育儿假期和托幼服务。其中超过50%选项为教育成本、教育资源均衡和育儿成本降低。与影响生育意愿相呼应的是,最受关注的生育保障也是与经济成本有关。
数字一百在群体洞察中发现,仅有30%的受访者坚定自己的生育意愿不会被任何人影响。而有 70%的人认为自己的生育意愿会被伴侣、长辈以及身边有孩子的人影响 。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家庭的支持。在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之下,谁敢说自己的生育意愿不会改变呢。
谈及生育的意义,52%的女性认为孩子赋予了自己更多的角色以及生活目标。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在独立的经济和人格加持下,女性正在夺回自主选择生育的权利。
不论是从个人出发还是家庭出发,生孩子都应该是一件幸福的、美好的事。 即使当下越来越多家庭因为生活压力而减少生育的意愿,不代表他们不渴望拥有一个更幸福美满的家庭。全面鼓励生育仍会是未来主要的人口政策,生育环境的友好发展也是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